作為一個攝影參與者,多年來我見過一個初學者幾個月便成為高手,也見過一些人拍了幾十年,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原來的味道。
很多朋友初學攝影,結果遇人不淑,遇到身邊半瓶子醋的「攝影家」,因為他的攝影經驗都是碎片化、淺嘗輒止的。
所以,你向他學藝術,他和你談意念;你向他學意念,他和你吹器材;你要他介紹器材,他和你談藝術……
機身后面的頭,永遠比機身前面的頭重要。這是他們經常掛在嘴邊的詞。
讓我想起了當年中國足球隊第一任主教練施拉普納的口頭語:「假如你不知道球往哪里踢,就往對方球門里頭踢!」
網絡上有些鍵盤攝影家更是神龍見首不見尾,頭銜一大波,真本領……
結果是花錢買了不少亂七八糟用不到的器材,學了一些奇門遁甲的歪照。遇到正經的拍攝,比如說單位領導讓你拍個會議、媳婦讓你拍個留影、出門旅游想拍個大片……都束手無策。
攝影其實是:
技術+藝術
再強大的藝術構思,不會裝膠卷,就用不好膠片機,不會曝光補償、不會鏡頭變焦、不會調整對焦點,藝術構思的實現就會大打折扣。
再熟練的相機操作,如果沒有藝術天分,之后缺乏學習、缺少必要的提高。照片永遠是及格線。
作為藝術修養,恐怕無法速成只能慢慢養成,但是相機操作的熟悉是可以通過反復的機械練習,達到肌肉記憶的下意識反應。幫助自己在藝術構思到位情況下,技術不拖后腿。
借用Bruce Barnbaum《攝影的藝術》寫到的一句話:
我的創作方法可以用一句話進行最佳總結,「沒有任何規則!」
以下的技術層面的東西,都是幫助初學者掌握照相機的使用、以及對照相基本功的養成。都是有待于初學者掌握之后突破、摒棄和超越的。
掌握攝影器材,可以問問自己以下的調整是否熟練:
開關機
電池和存儲卡的取放
調整拍攝模式
調整光圈、快門速度和感光度數值
調整相機測光模式,曝光補償加或者減
調整對焦點數量和位置
調整相機單張拍攝、按住不放連拍、按下后倒計時的自拍模式
查看目前的拍攝模式、相機連拍/單拍/自拍模式、相機可拍攝張數
調整相機的對焦模式——單點、追眼對焦、伺服追焦
學會鏡頭變焦的調整,鏡頭的自動對焦和手動對焦調整,鏡頭的防抖開啟和關閉(可能沒有),鏡頭鎖定按鈕的解除
相機的鎖定和解除鎖定撥鈕
相機取景器的屈光度調節
相機的復位菜單或者快捷按鈕
熟練掌握各種拍攝模式:
光圈優先的常見光圈推薦,當然,有幾位老師對 f/8 光圈是最佳成像有不同看法。因為現在很多定焦鏡頭最佳光圈是 f/4 左右。大家兼聽則明:
一般而言,在白天戶外光線好情況下拍攝風景,我基本使用都是 f/8 或者 11 光圈拍攝